(图文/刘洪江)近日,国家重点研发项目“石窟寺岩体稳定性预测与加固技术研究”课题组一“卸荷带石窟寺岩体耦合松动机制与失稳机理”开展了川渝地区石窟寺岩体稳定性分析野外调研分析,采用激光雷达、热红外成像技术结合地质、地理环境分析、岩土体采样等手段,对重庆大足石刻、四川安岳石刻群、乐山大佛等开展了岩体稳定性结构探测和预测工作,此项工作承接2020年年度工作,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2021年工作计划,中心刘洪江教授参加了野外调研工作。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(国办发〔2020〕41号),科技部于2020年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“石窟寺岩体稳定性预测与加固技术研究”,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,长安大学、兰州大学、敦煌研究院等单位参与,针对石窟寺文物安全风险高,容易受地质灾害、生物病害影响和人为破坏;保护基础薄弱,中小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员不足;应对岩体风化、渗水、结构失稳等病害的关键保护技术尚未突破;系统考古研究不足,价值发掘阐释和展示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,开展石窟寺保护研究。参与此项工作对中心加入国家旅游重大项目研究、人才培养、技术储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,中心将积极参与此项研究,并在工作上予以全力支持。